今天,要給大家分享一個來自蘇州大學理想眼科醫(yī)院副院長楊勛教授提出的全新概念——“脆性青光眼”。這一概念的提出,不僅為青光眼領域注入了新思維,更為復雜眼外傷術后患者的眼健康管理提供了關鍵方向。
“脆性青光眼”一詞借用了“脆性糖尿病”的概念。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動明顯,控制困難。而楊勛教授團隊在臨床觀察中發(fā)現(xiàn),一些嚴重眼外傷在進行玻切術后激發(fā)的青光眼,在行睫狀體破壞手術后,眼壓雖總體下降,但波動劇烈。
這些患眼的房水流出通道嚴重受損,睫狀體也明顯受損,房水生成和流出都顯著下降,且房水流出下降更明顯,致使眼壓持續(xù)處于較高水平,進而繼發(fā)青光眼。
進行睫狀體破壞手術后,房水生成進一步減少,雖房水生成和排出量達到平衡,但由于房水生成晝夜波動大,而房水流出較穩(wěn)定,眼壓波動幅度變得非常大。若進行小梁切除術,由于房水生成量明顯減少,術后房水排出增加,極易出現(xiàn)嚴重低眼壓。
于是,楊教授將這種房水生成和流出都嚴重受損、眼壓波動大、應用常規(guī)引流手術容易造成低眼壓的難治性青光眼,命名為“脆性青光眼”。
▲圖源:網(wǎng)絡
正常人眼房水生成量在1.5 - 3.0μL/min間波動,眼壓每天波動通常小于8mmHg。然而,在某些特殊情況下,眼壓會劇烈波動,波動量甚至可達20 - 30mmHg,嚴重損害視功能。嚴重眼外傷玻璃體切除術后或長期葡萄膜炎后繼發(fā)青光眼的患者,在睫狀體破壞術后,就出現(xiàn)了這種情況。
眼壓主要取決于房水分泌和流出的平衡,還與角鞏膜硬度、角膜曲率有關。高眼壓時,并非房水生成多于流出,而是在正常眼壓下房水生成多于流出,推動眼壓上升,在較高眼壓下保持房水生成量等于流出量并維持相對穩(wěn)定。
而“脆性青光眼”患者,房水流出通道和睫狀體嚴重受損,房水生成和流出均下降,流出下降更明顯,眼壓在高水平波動,睫狀體破壞術雖降低眼壓,但使眼壓波動更劇烈,若再進行常規(guī)小梁切除術,極易導致嚴重低眼壓。
▲圖源:網(wǎng)絡
楊勛教授指出,“脆性青光眼”應以預防為主。對嚴重眼外傷進行后段手術時,應盡量減少睫狀體損傷,避免在房水流出通道嚴重受損的患眼做睫狀體破壞手術,建議選擇青光眼引流閥植入。閥門控制在7mmHg以下關閉,阻止房水流出。為避免術后早期切口滲漏,可在前房注入適量黏彈劑,術后中長期眼壓基本能穩(wěn)定在8 - 15mmHg,達到滿意療效。
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,不僅為青光眼領域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,更重要的是,為廣大青光眼患者,尤其是那些被“脆性青光眼”困擾的患者,帶來了更精準、更個性化的診療希望。相信在楊勛教授團隊以及眾多眼科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,“脆性青光眼”的診療會取得更大的突破,為患者的眼健康保駕護航。
目前,“脆性青光眼”的相關研究還在不斷深入,期待更多臨床數(shù)據(jù)的驗證和完善,也期待各位專家學者積極參與討論,共同推動該領域的進步,讓更多患者受益。